映象网平顶山讯(记者 李学义 通讯员 师红军)“一开始说要回村里种植蒲公英,好多亲戚朋友都反对,不明白我为啥还要回到穷山村。”近日,回想起返乡创业初期的情景,雷德华感慨不已。

雷德华今年30岁,是土生土长的鲁山县瓦屋镇上竹园寺村人。2013年,雷德华从信阳农林学院茶学专业毕业后就职于市区一家房地产公司。2017年,响应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号召,雷德华回到了上竹园寺村。
“蒲公英又叫黄花苗,是一种很常见的野生中草药,不少人清火就拿它煮水喝,《本草纲目》等药典均有记载。蒲公英在我老家随处可见,上竹园寺村一到春季漫山遍野都是蒲公英,于是我就想到了制作蒲公英茶。”雷德华介绍。
雷德华在村里流转土地近100亩,人工种植蒲公英。他通过嫁接技术,使种植的蒲公英具有和野生蒲公英一样的功效,并且大大提高了一年收割的次数,产量大为提高。他注册成立了河南绿源中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申办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建立了一条蒲公英袋泡茶生产线,长期安排十多名贫困村民务工。在蒲公英采挖时段,一天用工近30人,用的基本都是贫困户。

蒲公英具有很多功用,但因为其味道苦涩,很难普及到大众日常生活中,而高温的方式又会破坏部分有益成分。“我是学茶叶加工的,知道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不会破坏植物的有益成分,将其功效最大限度地保留。”雷德华说,蒲公英加工成茶叶后,不仅服用方便,而且功效也能得到有效保留。公司刚开始做的是袋泡茶,现在已开发出了颗粒茶,市场销量很好。

随着市场的拓展,公司开发的蒲公英茶销量大增。于是,雷德华就大量收购村民刨出的野生蒲公英,不仅带动本村村民参与到该项产业中,还辐射带动周边村的居民采挖、出售蒲公英。
“俺家离公司很近,在这儿干活也不累,不用出村,而且还能照顾家。”在公司干活的贫困户李凤云说。
“蒲公英能做茶?好喝吗?有什么功效?”去年10月26日至28日,蒲公英茶在中国(上海)国际食品博览会山上参展。参观者络绎不绝,在展位前,一些人好奇地围着产品问工作人员。在那次博览会上,公司收到了不少订单。
去年底,上竹园寺村摘下了贫困村的帽子。今年6月26日上午,该村举办了2018至2019年度先进表彰大会,雷德华是被表彰的10名优秀村民中的一员,并代表被表彰村民发言。“感谢大家为上竹园寺村脱贫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作为一名返乡创业者,我会尽最大努力带领父老乡亲致富,把上竹园寺村建设得更美好。”他说。
(映象网平顶山频道新闻热线:18037585596 投稿邮箱:lxy3880@163.com 映象网“大象帮办”电话:180 0371 9699)
5月19日下午,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廷瑞率调研组,通过走访企业、实地调研、交流座谈等方式,视察调研鲁山县法院履行职能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
5月19日下午,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廷瑞率调研组,通过走访企业、实地调研、交流座谈等方式,视察调研鲁山县法院履行职能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
“都说现在猪肉贵,养猪挣钱。但我养的这些东西,假若论斤卖,比猪肉可贵多了!比养猪挣钱也多!”5月18日,在鲁山县库区乡东许庄村207国道旁的一个塑料温室大棚里, 40多岁的居民叶春伟介绍起他种植的一些多肉植物时,一脸的自豪。
“进入‘三夏’”生产的关键时期,鲁山县团城乡充分发挥生态护林员、协保员、治安巡逻员、保洁员多元合一的功效,把全乡387个公益岗位人员充实到“三夏”生产中秸秆禁烧工作中的火情监测员、扑火队员,严防秸秆、垃圾等焚烧现象发生,日前,正在田间地头巡查秸秆禁烧的团城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滟滪说。
5月18日,鲁山法院让河法庭书记员乔凯旋主动协助法官,成功调解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纠纷案件,受到案件当事人的称赞。
5月17日,鲁山县市场监管局赴叶县观摩学习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先进经验,该局全体班子成员、相关股室负责人、基层所长及社会餐饮单位经营者共80余人参加,叶县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迎信现场就叶县经验倾囊相授。
“种植苗圃有奖补,在家门口打工一样挣钱,享受着这么好的政策,自己再不好好干,咋也说不过去。”5月17日,鲁山县张官营镇南王庄村脱贫户高棉欣慰的说。
“我代表全校师生衷心感谢爱心企业的善行义举和对学校防疫防控工作的支持,你们辛苦了,谢谢!谢谢!”5月15日,望着利民矿业有限公司王哲、徐江涛经理送来的一大堆防疫物资,鲁山县梁洼镇第五小学校长张西雅连声道谢。
5月19日上午,记者在鲁山县熊背乡宿王店村看到,墙面上涂画了艳丽的色彩,街道两旁鲜花和树木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5月14日,鲁山县让河中心校党总支积极组织师生观看大型电视政论片《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