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茨芭镇刘晓娜:从农家女到箱包厂长
映象网平顶山讯(记者 李学义 通讯员 王自行 张国营)“这些年经受的挫折,吃的苦、受的累,都过去了,厂子也走上了正轨,一切都正在向好处发展。”5月29日,在自家的箱包厂办公室里,30岁的刘晓娜侃侃而谈,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
2008年,20岁的刘晓娜嫁到郏县茨芭镇苏坟村后,接二连三的生活打击就落在了她的身上:先是婆婆患脑溢血,花了一大笔医疗费后,又落下偏瘫后遗症,失去劳动能力。接下来的2010年,公公又因劳累过度患上了肾病,继而又转化为尿毒症。一家两个重病号,让这个原本殷实的家庭一贫如洗,成了村里的贫困户。面对困难,刘晓娜以顽强的毅力,与丈夫一起撑起了这个家。
种地不成去打工,孝媳放弃挣钱机会回家孝老
刘晓娜从小性格要强,她坚信只要勤劳、实干,就一定能改变家庭的贫困面貌。她和丈夫商量后,租种了村里的十几亩土地,想通过搞种植发家致富,为公婆筹集医疗费用。
然而生活却给他们开了个不小的玩笑。由于连年气候干旱,加上村里水利条件不好,种地靠天收,效益很低。辛苦操劳了两年,刘晓娜家不仅没有挣到钱,反而又新增了不少外债。
失败没有打垮她致富的信念,为了还债和为公婆治病,刘晓娜和丈夫决定外出打工。2011年,夫妻俩把两位老人托付给单身在家务农的大哥,双双来到苏州打工。打工期间,两个人干过临时工,当过合同工,做过小生意,整天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干活。两年过去了,日子慢慢有了起色,也攒起了一些钱。
然而这时候大哥来电话说,公公的病又重了,每周得几次到县医院做透析治疗。哥哥一个人既要带父亲去县城看病,又要照顾有病的母亲,实在是忙不过来。一边是挣钱的生意,一边是急待孝养的双亲,权衡之下,夫妻俩决定放弃挣钱,回家孝亲。
种菜不成买农机,一举摘掉贫困帽
没有挣钱门路,拿什么孝养老人?2013年,回到家乡照顾二老的刘晓娜又琢磨起种蔬菜的事来。夫妻俩打听到一种叫做娃娃菜的蔬菜效益不错,一亩地能净收入一千多元,便租种了二十多亩地,开始种菜。
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种菜比种粮食花费的劳力、投入的资金要多出许多倍。由于没有经验,蔬菜的质量不高,加上没有公司收购,辛苦一年下来,操心劳力不说,反倒赔了2万多元,而更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的是,这一年刘晓娜的公公也因病重不治身亡。
怎么办?经过多日思考,她和丈夫决定利用农村劳动力缺乏、农机具少的情况,购买农机具在农忙时节为农民耕地、收割。2014年春,她借钱、贷款购买了一台二手耕地拖拉机和一台二手联合收割机。在以后的三年时间里,夫妻俩不避寒暑,不分昼夜,起早贪黑地干活,期间曾经累倒过好多次,终于还清了外债,摘掉了贫穷帽子,而且还有了一些节余,生活开始向她露出了笑脸。
郏县茨芭镇刘晓娜:从农家女到箱包厂长
开办箱包加工厂,农家女成了厂长
2017年,刘晓娜在一次朋友聚会时了解到一个信息:许昌市鄢陵县有很多小型箱包加工厂,而且订单多,效益好。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晓娜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个难得的商机。她立即和丈夫一起赶到鄢陵进行实地考察,认为这种加工箱包的生意技术含量不高,投资又不大,只需要几台鏠纫机和几间屋子就行,另外农村还有大量的留守妇女,工人问题也能在本地解决,是个很好的致富项目。
考察回来后,夫妻二人立即行动,多方筹集了10多万元,买了13台电动缝纫机,又在本村新村社区租了几间房子,招了十几个农村妇女。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箱包加工厂建成了,刘晓娜也从一个农家女变成了一个厂长。
万事开头难。刘晓娜接的第一单生意是加工300件太空被箱包。由于业务不熟练,没有经验,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管理也不到位。十几个女工干了20来天,才把订单完成。虽然进度慢,但质量还行,经过收货方验收,300个箱包全部合格。
但这一单生意让她赔了2000多元,不过刘晓娜还是很高兴。因为这期间工人们学会了技术,学会了合作。她自己也积累了经验,学会了管理,而且因为质量合格,刘晓娜取得了公司的认可和信任。接着第二批6000件办公室收纳袋的订单就来到了厂里。这一批订单加工起来就顺利多了,按时交工后,扣除工人工资等一切费用,刘晓娜的工厂第一次赢利了1000多元。接着第三批、第四批订单接连而至。机器不够用了,人手不够用了,刘晓娜果断地增加了投资。她又借贷了10多万元购买了17台电动缝纫机,加上原来的机器,厂子的加工能力一下子提高了许多。每天,30台机器一齐开动,隆隆的轰鸣声,就像是在开着一场大型音乐会。截至目前,刘晓娜的箱包厂共加工各种箱袋20多万件,获利5万多元。
谈起今后的打算,刘晓娜说,她准备建一个正规化的厂房,扩大规模,增加投资,把企业做大做强,为更多的留守妇女创造就业机会。
(映象网平顶山新闻热线 18037585596 微信:2800068)
周沟村位于郏县东南部边界,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便,水利条件较差,主要经济来源为基本农田农作物收入和家庭养殖收入,是省级贫困村,是全县58个贫困村之一,更是郏县李口镇的脱贫攻坚主战场。王铁顺曾经是周沟村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最穷的一户。“政策扶持得好,我养的猪价钱卖得好,不仅还清了贷款,还净挣两万多块,去年底我向村里递交了脱贫申请书,党和政府这么关心,我的干劲儿大着哩!”
自郏县“大排查、大落实、大整顿、大回访、大宣传”活动开展以来,堂街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党政班子成员带头全部进村入户开展“五大活动”,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
为更好地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传递党的声音,郏县渣园乡和县广播电台专业人员对辖区内“大喇叭”通讯设施逐村排查维修,保证“大喇叭”正常使用,确保党的扶贫政策及时传递给村民。扶贫广播大“大喇叭”依托扶贫相关政策、郏县新闻、天气预报等方面的内容,每天播放两档扶贫政策和郏县新闻,播出时间为每天12:10开始,下午6:10开始,每个时段40分钟。
助力教育扶贫,满足贫困学生微心愿,为贫困学生定制送课。当天下午,郏县教育系统精准扶贫——素质教育送课下乡活动在李口镇中心学校正式启动。活动将为全县60个贫困村,150多所学校,4万多名学生,30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送去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使素质教育遍及郏县的乡村学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贫困学生心中。
去年以来,郏县妇幼保健院结合工作实际,构筑“六免”、“四个五”、“十、百、千”三大工程,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强力推进脱贫攻坚。
今年以来,郏县白庙乡为拓宽脱贫渠道,积极与当地的企业单位对接,开创“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在家门口就业,凭本事吃饭,靠勤劳致富。乡里充分发挥辖区企业优势,鼓励企业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用工关系,增加贫困户收入。
为落实脱贫“百日攻坚提升行动”,近日,郏县纪检监察系统吃透政策精神,确保服务保障,成立15个督导检查组直奔扶贫一线开展专项督查,集中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郏县龙山街道心系莘莘学子,采取多项举措,积极开展2018年中招加分工作,为学子圆梦加油。
记者5月27日从郏县东城街道办事处了解到,今年以来,为扎实推进“脱贫百日攻坚提升行动”扎实开展,全面完成档卡整理、产业覆盖、环境整治、政策落实、满意度提升五项任务,该街道通过严把“五关”,督促辖区扶贫干部转变作风,沉下身子,扶真贫,真扶贫,确保让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
为深入推进脱贫百日攻坚提升行动扎实开展,郏县把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抓手,他们成立了由县委统战部、县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社会扶贫攻坚指挥部”,召开了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动员大会,通过实施“结对帮扶行动”“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圆梦行动”“志愿服务行动”,有力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月26日上午,郏县一冢头镇陈寨村环境整洁,村内热闹非凡。平顶山市孝促会会长韩斌,郏县妇联主席杨智慧,郏县民政局局长韩俊举,郏县中医院副院长王东,冢头镇党委书记鲁延锋,冢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志杰等领导出席了在该村成立的“德孝食堂”开幕仪式。
“这样孝顺的儿媳真是难得,人家获奖那是理所应当。”在“中原孝心村”郏县冢头镇陈寨村,提起李好利,村民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宽阔的村内道路,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整齐划一的光伏电站……如今的郏县白庙乡老席庄村,昔日道路坑洼、环境脏乱等现象已不复存在。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三年来与群众结下深厚“泥土情”的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陈国熙的辛勤付出
自郏县脱贫攻坚“大排查、大整顿、大回访、大落实、大宣传”活动开展以来,堂街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按照“百企帮百村”工作要求,积极与南谢庄村帮扶企业郏县希源天天物业有限公司联系对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合力攻坚。
为认真贯彻落实郏县县委“大排查、大落实、大整顿、大回访和大宣传”活动,5月24日上午,郏县政协副主席杨凯、县领导李国卿带领县政协部分机关干部、镇村两级干部,深入冢头镇南三郎庙村开展“为贫困户解决一个微小心愿”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