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平顶山讯(记者 李学义 通讯员 张鸿雨)近日,位于郏县产业集聚区的美伊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抛光车间内,4台机器人有序地对一口口铁锅进行精细抛光,它们一天可以轻松完成1200口锅的抛光任务。
今年以来,郏县按照省、市“三大改造”决策部署要求,主动作为,共实施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11个,总投资5.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9亿元。
结合工业发展实际,该县出台《2019年推进工业“三大改造”攻坚实施方案》《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文件;成立企业智能制造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包乡镇包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从项目上报、审核、争取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指导;制定《郏县支持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印发“三大改造”及科技项目政策汇编,让企业知政策、享政策、用政策,激发企业改造的主动性、积极性;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工作法,每月邀请专家莅郏授课一次,每季度组织企业家外出考察一次,持续提升企业家整体素质。今年以来,该县共组织60家企业、30个部门的人员外出考察学习。
同时,该县结合企业规模、性质、特点,筛选20家重点企业进行智能制造针对性培育,组织召开全县工业企业上云培训会。1至4月,该县开展对标企业达25家,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为给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实施“三大改造”的企业,该县择优选定为重点服务保护企业,给予土地、税收、金融等政策支持;多种渠道收集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全力营造人人支持企业、人人支持智能制造的良好氛围。
在近日举行的全市工业智能制造观摩中,该县获得西片区第一名,有关负责人作了典型发言。
“我们将以全市观摩点评总结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认识、精准施策,推进工业企业焕发新活力、展现新亮点,以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市综合实力高质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阵作出新贡献。”该县有关负责人说。
(平顶山新闻热线:180 3758 5596 微信:2800068,映象网“大象帮办”电话:180 0371 9699)
连日来,郏县工信局科学组织,主动作为,强化工作措施,一手抓企业防疫,一手抓产能,全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这次疫情对我们影响还是比较大,阶段性降低用电成本政策能让我节省7万元电费,这是实实在在的优惠,太感谢了!”2月28日,在郏县产业集聚区,嘉兴面粉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应殿对该县供电公司坚决贯彻阶段性降低用电成本政策的做法竖起了大拇指。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郏县渣园乡宋堡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发挥着先锋模范和主力军作用,坚守抗疫一线,保障村民安全。
96年出生的王高远,2016年进入郏县龙山街道公安派出所,现在是龙山街道东中心社区的“一村一警”。和大多数90后的年轻人一样,他热情、阳光,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
“上车前一定要戴好口罩,保管好个人随身物品,我们的外出务工群里也会及时发布乘车有关注意事项,请大家留意关注。有什么问题,可以打电话联系或群内咨询。”3月1日8时,薄雾笼罩下的郏县王集乡政府院内,此次行程负责人李亚航就返岗注意事项做最后的强调。该县交通部门提前统一调配的7辆大巴车,早已等着集合在此的116名返岗务工人员落座出发。
近日,在郏县二轻局家属院,李亚娟背着喷雾器在喷药消毒。自疫情防控开始以来,李亚娟已在抗疫一线坚守一个多月。
2月27日一大早,在郏县冢头镇北三郎庙村的公益林里,十几个佩戴口罩的村民,正分散作业,挖树坑、栽树、填土、浇水……场面热火朝天,洋溢着春天的生机和劳动的欢乐。
“叔,您回家休息吧,下午我还在这值班,有啥活你尽管给我说。”今年22岁的石盼星年轻稚嫩的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
2月25日,郏县茨芭镇尖山村的荒山上,5台挖掘机正在同时作业,开山路、修梯田、挖树坑,60余人分散在几面山坡上进行封土栽树,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
“请大家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逐个监测体温登记。”2月26日早上,郏县安良镇神前工业园区神保郑发陶瓷有限公司门前,戴着口罩的员工,正一个个有序地接受体温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