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平顶山讯(记者 李学义 通讯员 刘智良)近日,记者在鲁山县瑞祥林果种植基地看到,满山的梨树、桃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一串串紫红的桑葚挂满枝头,令人羡慕不已,10余名工人忙着蔬果、除草,一派紧张忙碌的生产景象。
该合作社负责人岳高飞介绍,该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5月,注册资金500万元,占地900余亩,主要种植酥梨、血桃、核桃、杏、桑葚等10余种果树40000余株,年产鲜果30000吨以上,效益可达30余万元。
在乡政府指导帮助下,目前园区内道路、灌溉、仓储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集旅游观光采摘加工于一体的林果基地提档升级也在规划建设中。成立之初就以改善生态环境振兴乡村经济为已任,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致富不忘相邻。采取各种模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土地流转促增收。自合作社成立以来,租用董周乡场房、郝沟、石峡沟三个村荒坡地900余亩,其中包含23户贫困户335亩土地,增加贫困群众收入40000余元。二是增加岗位促增收。本着“扶贫优先”的原则,以50--80元/天的酬劳标准,根据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工作量,优先进行务工增收,激发了贫困户依靠劳动增收脱贫的内生动力,在自家门口就业,工作家庭两不耽误,两全其美。三是订单采购促增收。通过向贫困户提供桃、梨等果苗及种植技术服务,收购果品等措施,提高贫困户收入。四是土地入股促增收。积极探索土地入股合作,收益分成的产业扶贫模式,增加群众收入。五是爱心扶贫促增收。把创造经济价值与承担的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在金秋助学、爱心捐款等方面积极参与,及时奉献爱心。
近年来,董周乡将短期脱贫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筑牢了“产业园区+种植基地+种植大户+贫困户”的产业脱贫之路,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倾斜,林果特色种植合作社如雨后春笋,不断成长壮大,目前全乡像这样的种植基地已有13家,林果种植大户98户,带动脱贫户813户,拓宽了稳定脱贫增收渠道。
(平顶山新闻热线:180 3758 5596 微信:2800068,映象网“大象帮办”电话:180 0371 9699)
6月11日上午,鲁山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委室主任、人大代表一行10人对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视察,县卫生健康委主任匡晨阳、主任科员杨昕昕陪同视察。
6月11日上午,鲁山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委室主任、人大代表一行10人对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视察,县卫生健康委主任匡晨阳、主任科员杨昕昕陪同视察。
近年来,鲁山县农信联社认真贯彻党建统领,不断探索推进党建与经营发展的契合点,充分发挥辖内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逐步形成了“党建+”的工作模式,在业务发展、服务民生、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上持续发力,取得明显成效。
地处河南省中西部的鲁山县,是一个集深山区、水库淹没区、革命老区为一体的县。
鲁山县人民法院中汤法庭通过调解前置,成功化解一起因追索赡养费引发的纠纷,使纠纷消除在了诉讼前。
“如今俺来到县人民医院看病,医务人员热情优质的接诊服务,秩序井然的就医环境,让俺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在鲁山县人民医院,一位来自该县张店乡的就医患者王先生说。
“谢谢你,要不是咱们,我这钱可能就再也要不回来了!”近日,鲁山法院通过“零书证”判决了一起亲戚间民间借贷纠纷案,领完判决书的郜某握着杨法官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
6月5日,距县城三十多公里的该县背孜乡盐店村沟口大桥桥头显得格外热闹,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桥畔的一个个摊位上摆放着农户们精心挑选的花椒、香菇、红薯干、土鸡蛋、山核桃、红小豆等几十种农副产品。
6月4日,记者在鲁山县熊背乡孤山村看到,村道上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篱笆内种满了风景树,扶贫车间飘出的油香沁人心脾。
6月3日下午,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增强学校师生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救防范能力,做到在发生火警火灾时,能临危不乱,有序、迅速地按照消防逃生路线安全疏散,确保生命安全和学校的消防安全,鲁山县花园路小学举行了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