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县闹店镇:葫芦种植增效益 多举措助力脱贫
映象网平顶山讯(记者 李学义 通讯员 杨国栋 王璐)宝丰县闹店镇鑫垚葫芦种植基地结合自身优势,开辟了三条帮扶“通道”,在企业增效的同时,多举措带动当地贫困户就业创业,取得了很好的帮扶效果。
宝丰县闹店镇:葫芦种植增效益 多举措助力脱贫
鑫垚葫芦种植深加工基地位于闹店镇香山大道北段路东,流转土地1000亩,经营范围包括葫芦种植深加工、园林园艺、农耕旅游等。2017年种植文玩葫芦80亩,通过基地定制销售和网络销售,80亩地生产的葫芦除了一部分留做展览用的之外,大部分都被抢购一空,仅葫芦园一项获利50余万元。经过深加工的葫芦作品在第五届河南省中原旅游商品博览会精品大赛获得铜奖,在平顶山市“鹰城礼物”旅游商品大赛三等奖。基地获得平顶山市2017年度“三农”工作先进单位。
宝丰县闹店镇:葫芦种植增效益 多举措助力脱贫
企业增效为服务当地群众奠定了基础。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鑫垚葫芦种植深加工基地被确定为宝丰县脱贫“帮扶车间”,结合自身优势开辟了三条扶贫通道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就业通道。基地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该基地就近安排劳务岗位10个,参与棚架搭建、除草、浇灌等日常工作,每人每月发放不低于1200元的工资;爱心帮扶通道。对于基地周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爱心帮扶,每年为5户贫困家庭发放500元帮扶资金,解决他们日常必要生活开支;合作经营通道。一方面在土地流转工作中为10户占地农户额外奖励土地流转资金,另一方面动员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周边农户自行开展葫芦种植,基地负责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并对所收获葫芦按照品质数量进行回收,让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贫困状态,达到脱贫的目的。
(映象网平顶山新闻热线 18037585596 微信:2800068)
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喜迎建党97周年,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激发广大党员爱国、爱党热情。6月25日下午,宝丰县铁路办事处庆“七一”表彰暨文体汇演在铁路地区俱乐部举行。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喜迎建党97周年,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激发广大党员爱国、爱党热情。6月25日下午,宝丰县铁路办事处庆“七一”表彰暨文体汇演在铁路地区俱乐部举行。
老百姓亲切称她“小张””、“闺女” ,她是村里贫困户的“小棉袄”,她倾心投入扶贫工作,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村的贫困户们早日脱贫,过上幸福好日子。她就是宝丰县闹店镇西牛村包村干部张俊浩。自2016年8月分包西牛村以来,她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6月22日下午,宝丰县民政局举行“不忘初心跟党走·我为民政添光彩”主题演讲比赛。
根据贫困户积分和生活需要,6月23日上午,宝丰县闹店镇帮扶干部从爱心超市里取出相应的生活物品送到贫困户家中,解决生活所需,帮助他们整理内务,打扫院子,体现了浓浓深情。
今年以来,宝丰县张八桥镇围绕脱贫攻坚,理清思路、明确重点、抓好整改、务求实效、促脱贫成效。
6月23日,周六,宝丰县石桥镇全体镇村干部,牺牲周末休息时间,继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6月25日,记者在宝丰县张八桥镇了解到,在村两委换届后,该镇及时调整村级脱贫责任组成员、责任组组长、分包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和23个村扶贫专干,全面做好脱贫攻坚有关工作。
6月23日,在宝丰县闹店镇鑫垚葫芦种植深加工基地,葫芦苗爬满棚架,“第一胎”葫芦大的身高已经超过20-30公分,“造型葫芦”部分已完成捆扎,呈现出别样的姿态。
6月22日下午, 经过3天18个课时的集中培训,全县各乡镇、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全县汝(陶)瓷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代表近300人的2018年宝丰县汝(陶)瓷产业发展培训班在县广电总台演播大厅圆满结业。
近段时间以来,宝丰县杨庄镇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实施危房清零行动,一方面加快符合政策的危房改造进度,一方面组织机械力量对辖区内无人居住的危房进行集中拆除,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改善了村容村貌。
近日,宝丰县杨庄镇抽调4名扶贫办人员成立自查自验工作组,先对重点村进行检查,利用10天时间对全镇22个村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全覆盖走访督查。
近年来,宝丰县供电公司围绕全县脱贫攻坚目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精心编制贫困村电网改造规划,通过“村村通动力电”、助力产业扶贫、服务易地搬迁等扶贫措施,解决贫困村电力不足问题,助力群众创业梦想,为宝丰县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供了强力保障。
宝丰县持续展开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对建筑施工工地扬尘防治治理、 对渣土车、油烟及焚烧污染等进行常态化的全面治理。
宝丰县周庄镇孙庄村投资150万元建设扶贫产业基地,发展食用菌、黑木耳种植及深加工产业。该扶贫基地采取"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帮助该村20户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务工获得收入。
3年前,宝丰县周庄镇孙庄村从外出打工的农民手中流转出闲置土地500亩,组建华丰种植合作社,开展食用菌养殖、土豆、西瓜、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吸收本村20户贫困户以每天50元的报酬在家门口打工,西瓜亩产达到万斤亩收入6000余元,不但长期解决贫困户的就近务工问题,还让村民们增收致富、土地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