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平顶山讯(记者 李学义 实习生 王闪闪 通讯员 师红军 郭祥昭)近来年,鲁山县为发挥乡土人才技能,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选派科技扶贫特派员组建农业科技服务团,分包联系建档立卡贫困村,打出了破解贫困地区人才瓶颈的“组合拳”。
63名专业技术人才活跃农村一线,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服务,温暖了贫困群众的心。
前几年,汇源街道大王庄村贫困户贾花抱着试试态度,种了5亩蓝莓。驻村科技特派员魏艳霞,经常带着技术人员,下乡给种植户传授育苗、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特别感谢魏老师传授技术,我去年5亩蓝莓卖了9万多块钱,俺靠种植蓝莓脱贫了”,贾花感激地说。
不但“输血”,更要“造血”。为造就一支不走的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县委组织部统筹“土专家”“田秀才”培育,围绕农技服务、科技培训、就业指导等方面,采取派出科技人才、组织技能培训、加大经费投入等途径,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地处浅山丘陵区的张店乡张窑村,艾草种植得天独厚。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县科技特派员,68岁的退休干部田广来到该村,现场教授杂草防除技术和田间管理要领。围观的10多户艾草种植户不时询问如何浇水、如何割荏等问题,田广须一一详细解答。
该村贫困户秦青青听了田广须的讲解,当场表示试种两亩。
像田广须这样的科技人才,在以理论教员、专业人才为主体的县委组织部师资库内达60多人。县委组织部定期组织他们下到村讲党课,上地头传技术,增强群众脱贫“内生力”,提升科技扶贫“含金量”。
梁洼镇连沟村林业种植大户武太顺就是其中受益者。去年按照农科专家传授防治病虫害方法,果子产量高、味道好,不出园子就销售一空。
两年过去了,秦青青种植的艾草每亩效益超过3000元。
辛集乡张庄村党员张平洋作为葡萄种植“田秀才”,熟练掌握了架改、套袋、膨果等新技术,带头试点沪太8号、夏黑、京亚104等优质品种,使该村及周边村葡萄亩产值从过去的50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1万元以上。
张良镇闫洼村党员杜飞飞经过培训,成为了本地出名的山东姜种植“土专家”。他流转土地180亩,种植生姜,最高亩产13000斤,亩均收入达2.5万多元,张丽凤,杜鹏飞等8家参股农户当年每家分红10多万元。同时,带动60多名留守老人和妇女实现了就地就业,每人每年增收8000元。
目前,一大批乡土人才穿梭在农村科技服务第一线,为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映象网平顶山新闻热线:180 3758 5596 传稿邮箱: lxy3880@163.com 映象网“大象帮办”电话:180 0371 9699)
“几个月以前,这里还都是养猪场,村民们经过这里的时候都绕道走,里面的气味让人无法靠近……”平顶山高新区遵化店镇严村党支部书记王士豪回忆起当初的糟糕环境,仍记忆犹新。
“我在县城住,那天在朋友圈看到宁庄村的美景,听说这边古树也特比多,今天带上家人来这里游玩,刚好这里还有个旅游产品体验店,顺便买点山货回去。”4月21日,在白庙乡宁庄村新建的小游园里,闻名而来的城里游客流连在水车旁拍照留念。
“我们垛上村群众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帮扶,你们就是我们的亲人。”4月20日,宝丰县观音堂林站垛上村支部书记崔建欣,将写有“真扶贫扶真贫,扶贫路上贴心人”的锦旗送到了该县住建局。
“原来这些路坑坑洼洼,不下雨尘土飞扬,一下雨泥泞不堪,修了新路之后,路平了、好走了,村里的环境也美了,群众们的心里也舒畅了!”4月20日,看着新修好的道路,宝丰县观音堂林站庄科村脱贫户陈国荣满脸喜悦。
连日来,在郏县冢头镇圪塔王村的生姜种植基地,选种、翻土、播种、盖膜......种植生姜的工序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村民们有说有笑地忙碌着,一派“农事催人忙”的热闹景象。
目前,郑万高铁平顶山西站东广场景观绿化项目已全部完工广场前郁郁葱葱、景色宜人,展现出平西站的美丽新面貌。
4月20日,第四届世界汉字节在鲁山县仓头乡举办。为有效防控疫情,本届汉字节按照“现场无观众、规格不降、影响力不降”的原则,以海内外同心同书中国字、电视连线等线上线下互动的形式进行。
4月21日上午,石龙区委书记王玉娟带队到平顶山市三十二中检查学校复学准备工作情况。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刘向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杰等相关领导陪同参加检查。
4月21日8时许,在河南省舞钢市尹集镇农民技术员张士和的西瓜园内,分别来自该镇尹集村、大刘庄村、埂上村的蔡营、尹文定、张春花、张国荣等8位贫困户群众便开始上班,为西瓜整秧、打杈、给座果新瓜挂日期牌。
拔苗的、分拣的、装箱的……4月19日上午,鲁山县团城乡鸡冢村牌坊沟组的苗圃地里呈现出一派繁忙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