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9日平顶山市石龙区捞饭店社区的贫困户王景民展示刚割下来的蜂蜜
映象网平顶山讯(记者 李学义 通讯员 马鹏飞)7月9日,平顶山市石龙区龙河街道捞饭店社区贫困户王景民望着收货的100余斤蜂蜜,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多亏了政府政策这么好,使我有信心发展好自己的养蜂产业。”
今年44岁的王景民是捞饭店社区的困难户,几年前妻子的离世给他巨大的打击,更雪上加霜的是他自己因病丧失了劳动能力,这接二连三的痛楚让他几乎丧失了对生活的兴趣和信心。
而这一切都随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到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石龙区检察院和王景民结成了“帮扶对子”,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检察干警也成了王景民家中的常客,通过落实农村低保、“六改一增”等10余项帮扶政策,王景民家中条件有了巨大的改变,昔日破败的家又焕发了生机。

帮扶人毛延涛正在与贫困户王景民交流养蜂技术
想真正脱贫致富,只靠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是不够的,更需要产业的支撑。2018年通过驻村工作队的引导,王景民对养蜂产生了兴趣,于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协调将王景民送到宝丰、鲁山等地的养蜂基地进行培训,在他开始养蜂之后又聘请专家上门指导,另外还帮助他申请到户增收扶持资金4000余元,用于购买蜂箱、分离机等相关用具。终于王景民的12箱蜜蜂养了起来,虽说受今年干旱天气和三个公蜂带领部分蜜蜂“逃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蜂蜜产量没有达到预期值,但王景民很乐观的说道“哪能一口吃个胖子,现在这100多斤蜂蜜预计收入都有4500多元了,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现在我已经慢慢掌握养蜂的技术,明年计划扩大养蜂规模,让产量和质量上一个新台阶,把日子过得更加甜蜜。”如今王景民的脸上有了自信的笑容,他更是信心满满、干劲十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铺就了一条自立自强的脱贫致富之路。
(映象网平顶山频道新闻热线:18037585596 投稿邮箱:lxy3880@163.com 映象网“大象帮办”电话:180 0371 9699)
近日,平顶山市总工会印发关于表彰全市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和工人先锋号的决定,隆重表彰了一批“五一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章”和“工人先锋号”获得者。石龙区财政局办公室荣获 “平顶山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天热了, 你们扶贫工作比较辛苦,晚上睡觉蚊子多,这杀虫剂和驱蚊水正好派上用场!”6月8日上午,平顶山石龙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兰昌带着慰问品来到该区宋坪社区,看望慰问一线扶贫工作人员。
“这是我们家自己种的大蒜,你们必须拿走尝尝,感谢政府对我和国胜的关心和帮助”。 6月4日中午,平顶山市石龙区人民路街道夏庄社区贫困重度残疾人张国胜的母亲感慨地说道。当天,人民路党工委书记孙增友和区残联理事长谢玉娥一起到该户走访慰问。
6月4日下午,平顶山石龙区自然资源规划局林业股工作人员牛振伐接到求助电话,一群众捡拾到两只野生小猫头鹰,不知道如何处理。接到电话后,牛振伐和工作人员火速赶到现场。
19次参加马拉松赛和马拉松警察护跑任务,连续13年参加无偿献血,累计献血和捐献血小板23次总量达5800毫升,先后荣获共青团平顶山市委授予“鹰城向上向善新青年十佳标兵”,中共平顶山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等多种称号,但最令他自豪和骄傲的却是人民警察这个身份,他就是平顶山市公安局青石山派出所交管巡防大队民警刘云旺。
6月3日早上吃过早饭,平顶山石龙区龙河街道嘴陈村的王法才就戴上禁烧红袖章、骑着电动自行车出了门,在村外的田间地头来回巡视。
为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助力石龙区转型振兴,近日,记者在石龙区财政局了解到,该局积极通过申请专项债券、盘活存量资金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高标准保障园区项目建设,助推经济转型发展。
“真没想到这么快,昨天晚上在网上提交的资料,今天上午就通知我来领证了,而且连带公章刻制和税务业务也办理了,之前需要好几天办成的事情现在一个上午就办完了,卫东区的办事效率就是高!”6月2日上午,在平顶山市卫东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内,平顶山市珂顺鑫商贸有限公司的孙女士激动地说。
“我们成立了1个工作组、2个工作队,分别到张庄村和宋坪村进行秸秆禁烧宣传,两村共2000余户,逐户签订禁烧承诺书,村民十分理解和配合我们的工作,截至今天,签订率达到了100%。”6月1日,平顶山石龙区高庄街道禁烧工作人员刘增跃说。
“原来我们身边就有这么多革命英雄,能不能请他们来校园讲讲故事,让大家都向他们学习!”6月2日下午,在平顶山湛河区轻工路街道湛南社区的红色文化展馆内,辖区沁园小学的学生正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参观学习。当看到那些军功章的获得者竟都生活在自己的身边,学生们立刻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与敬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