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平顶山讯(记者 李学义 通讯员 张鸿雨)“就是冲着打铁花来的,今天果然不虚此行,我刚发了朋友圈,很多人都在问我地点,都说明天晚上一定也来看看。”来自郑州的游客王敏说。5月1日晚,郏县茨芭镇山头赵村的打铁花现场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约2500平方米的现场集聚有3000多人。
除了欣赏打铁花,来到山头赵,还可以体验推石磨、坐花轿、摇辘轳、喝摔碗酒、坐黄包车、观戏迷擂台赛、品万人饸饹宴、看县官净街出行……小山村里处处洋溢着古老欢乐的气息,好不热闹。
山头赵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自2017年以来,该村为发展旅游,先后在村里恢复了古寨门和古戏楼,整修了石板街道、祠堂、奶奶庙、关帝庙等,还举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郏县首届丰收季活动”“传统年味活动”“山货大集”等旅游性质的大型文化活动。
为迎接五一,山头赵村准备了不少新节目。从4月29日开始,村里就开启了戏迷擂台赛。除了大戏,还有“万人饸饹宴”。4月中旬,村民赵帅刚制作了一个长6米、高6米、宽2.5米的饸饹床。这个已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号称“天字第一”的饸饹床比目前全国最大的还要高出2米多,它有520多个漏面孔,需要10多个壮劳力合作才能压面,压一次可以盛50多碗。“累得胳膊不想动,每天晚上倒头就睡,这几天卖了差不多200袋面,一天毛收入四五万元吧,就这还有很多客人没有吃到呢。”5月4日中午,赵帅刚不无遗憾地说。
此外,游客还可以参加摔碗酒活动,通过喝酒摔碗减压;穿长衫、戴礼帽、持文明棍,乘黄包车游村落;穿新衣,乘花轿,在老街体验旧时婚礼……大批游客的到来给山村带来了商机:老街两旁摆满山货和农产品售卖摊,卷柏、地丁、鼠耳草、勒马回、山茵陈等中草药被包装成袋;烙馍、烩面等临街餐饮店,生意红火,供不应求。
“除了白天的活动,五一期间,村里每晚都举行灯展和打铁花表演。这些休闲娱乐活动叫响了旅游品牌,成为村民致富的新途径和振兴乡村的新产业。”山头赵村党支部书记赵万选说,五一期间,该村接待游客超过7万人次,参与经营的150余个农户营业收入超50万元。
5月4日下午,郏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五一期间,三苏园景区接待游客2900余人,知青纪念馆2300余人,曹沟八路军豫西抗日根据地8000余人。
(平顶山新闻热线:180 3758 5596 微信:2800068,映象网“大象帮办”电话:180 0371 9699)
塔吊林立的建筑工地,机声隆隆,车辆穿梭,头戴红色安全帽的建筑工人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这是6月8日记者在位于平顶山市郏县文化路西段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如意安置社区看到的。
塔吊林立的建筑工地,机声隆隆,车辆穿梭,头戴红色安全帽的建筑工人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这是6月8日记者在位于平顶山市郏县文化路西段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如意安置社区看到的。
在突兀而起的海拔近400米高的山岗上,一条条公路蜿蜒而上,一道道梯田环绕着山体,梯田里栽植的五角枫、马尾松等绿化树在微风吹拂下迎风摇曳,犹如戴在山坡上的一串串绿色项链,令人心旷神怡。这是记者近日在郏县西北部的茨芭镇中蛇山上看到的景色。
6月1日上午,郏县法院组织该院干警来到帮扶村薛店镇冢王北村,开展“情暖六一 关爱困难留守儿童”活动,给10名留守儿童送去了书包、口罩、洗手液等节日礼物,并祝福他们儿童节快乐。
5月30日,在郏县政协副主席杨凯,郏县广阔天地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关权威等的陪同下,华夏幸福产业发展集团河南区域总经理李学军等一行,到郏县考察铸铁锅产业发展情况。
5月29日下午,在郏县冢头镇花园村富民养殖合作社,满载秸秆的大小车辆络绎不绝,无用的小麦秸秆变成了“香饽饽”。
5月29日下午,在郏县冢头镇花园村富民养殖合作社,满载秸秆的大小车辆络绎不绝,无用的小麦秸秆变成了“香饽饽”。“从本月24号开始,牛场以每吨500元的价格大量收购秸秆;镇内贫困户凭借身份证,收购价为550元每吨,目前已收购360吨左右。”花园村牛场负责人李国彬说道。
5月29日上午,平顶山市委书记周斌、市政协主席黄庚倜、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杨克俊、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岳杰勇带领市住建局、市文广局、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到郏县黄道镇调研国家级传统村落工作。
5月29日上午,平顶山市委书记周斌、市政协主席黄庚倜、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杨克俊、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岳杰勇带领市住建局、市文广局、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到郏县黄道镇调研国家级传统村落工作。
长长的豆角、青翠的辣椒、红色的西红柿……近日,在郏县冢头镇梁庄村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蔬菜大棚里,各类蔬菜一片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