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原创 > 正文

郏县茨芭镇刘国顺:铺盖放在娘床前 花甲老人孝心感动乡邻

2018-07-18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平顶山讯(记者 李学义 通讯员 李世旭)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郏县茨芭镇刘村退休教师刘国顺的母亲却“久病床前有孝子”。刘国顺把铺盖放到母亲床前,十几年如一日尽心行孝,赢得了乡亲们的一致称赞,谱写了一曲乡村孝老之歌。

刘国顺今年66岁,退休前在茨芭镇初级中学长期担任初中三年级班主任和学校副校长,教学能力和领导能力都出类拨萃。2003年退休后,许多私立学校都来请他去代课,有的甚至还开出2000元以上的月薪,但刘国顺不为所动。他说:“以前在学校时没时间,现在退休了,我得在家照顾母亲,挣再多的钱也不如老母亲健康平安好。”

刘国顺的母亲出生于1919年,今年已经99岁了。在旧社会里,老人经历过许多艰辛,落下了胃痛的毛病,身体一直不好。前些年还能在家人的搀扶下出来走走,到院子里晒晒太阳,后来得了老年痴呆病,脑子有时清楚有时糊涂,每天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得要人照顾。

“这些年母亲身边就没有断过人,家里不管是大人小孩经常都有人瞅着她,她身边没人的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刘国顺说。

刘国顺家里有十几亩地,刚退休时,他和妻子轮流到地里干活,家里总要留一个人照顾母亲。近年来,随着母亲日益衰老,刘国顺干脆把大部分土地流转出去,自己只留下很少的地种着粮食。

刘国顺的母亲一生共生养了2男3女,大儿子病死在去邓县逃荒的路上,3个女儿后来也因病相继死亡,只有刘国顺活了下来。老母亲对这个唯一的儿子关怀备至。

“大食堂的时候,我才四五岁,那时母亲喝汤喝到一个面圪塔,都要从嘴里吐出来再让我吃。从小到大,我吃的是我们家最好的饭。一直到我二十多岁结婚了,母亲还让我单独吃好面馍,我不吃她就不依。”说起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刘国顺潸然泪下,“对母亲就是再孝顺,也报答不了她老人家的恩情。我很早就下了决心,退休了就在家里专业侍奉她,哪儿也不去,决不能让她老人家受一点委曲。”

孝容易,顺最难。刘国顺对母亲的话从不违背,啥事都听母亲的。有一年村里有会,几个朋友在他家喝酒,喝到晚上9点多,他已经是醉意朦胧。当晚客人散去后,为了不耽误第二天上课,刘国顺执意要骑自行车去学校,亲戚朋友、妻子儿女都劝不住,他坚持要推车子出院门。后来他母亲出来说了一句,咱明儿个再去吧,他一听立即就把车子放下,二话没说进屋了。

老母亲从小就受够了没有粮食的苦,家里的粮食她从来不让卖。于是刘国顺就把粮食都存起来,麦池子存满了就在上面摞上麦圈。几年下来,家里到处都是粮食,有的甚至存了7、8年。母亲还要求他每年都要把粮食翻晒一遍,这常常让他累得头晕眼黑,但他从无怨言。后来看到家里实在是没地方放了,他才和母亲商量着把粮食卖了。

刘国顺事事都想着母亲。1990年春天,学校组织教师外出旅游,别的老师都带着妻子,唯有刘国顺带着老母亲。旅途中的上山下山,他都把母亲背在背上,一路上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同事们都很感动,同行的校长张伍学说,刘老师就是我们身边的好榜样。

刘国顺退休时,他母亲已经84岁了。为照顾母亲,退休的当天,他就在母亲的床边支了个小床,把自己的铺盖搬到母亲房里,这一住就是10多年。

刘国顺侍候母亲尽心尽力。晚上母亲想喝水、吃药他都随叫随到。母亲有胃痛、心功能不全等病,他就把相关的药品备在家里。对母亲每天要吃多少饭,喝多少水,吃啥药,咋吃法,啥时大小便等等,他都了然于心。

近年来,随着年事渐高,老人每年都要在县里、镇里的医院住上三五次。每次都是刘国顺把母亲背在背上,上楼下楼,母子俩成为医院里的一道风景。

老人年纪大了不爱吃药。每逢母亲吃药,刘国顺都要一手拿水,一手拿药递到母亲手里,看着母亲吃完才离开。

受他的影响,全家人对老人都很孝顺。刘国顺的儿子在外地工作,每次回家都要给奶奶买好吃的。儿媳妇几乎每季都要给老人买新衣服。就连他的小孙子、孙女也对老奶奶很孝敬,有颗糖也要记着给老奶奶吃。一家人吃饭从来都在一个桌上,遇见好吃的,儿孙们都争着往老人嘴里送。

刘国顺和妻子每隔几天就要给老人洗澡、洗头,脚更是天天都洗,服侍得十分周到。老人的衣服换洗没有超过3天的,住的屋子也没有一点异味。

刘国顺的孝心感动了乡邻,乡亲们都夸他是个大孝子。村里83岁的老党员刘庚臣说:“国顺他娘老早就有胃病,身体一直都不好,50多岁时家里就给他娘预备了送老衣。要不是国顺孝顺,他娘咋着也活不到现在。国顺在学校里是个好老师,在家是个大孝子,算是个忠孝两全的人,他这一家都是好人。”

(映象网平顶山新闻热线 18037585596  微信:2800068) 


<上一页 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郏县 茨芭镇 刘国顺 铺盖 花甲老人 孝心 责编:张静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郏县周沟村:环境美了 群众生活好了

    2016年,驻村扶贫工作队来到周沟村后,村里很快发生了变化。工作队驻村至今年上半年,平顶山市烟草公司投入110万元资金,帮助该村加快改善水、电、路、灯等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整治,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 郏县种烟大户朱新红:致富能手解决附近村民就业问题

    朱新红说,堂街镇是全国有名的“山儿西”烟生产基地,所产烟叶各大烟厂竞相购买,价格固定,市县还有政策扶持。虽然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但种烟还是有一定的经验的。于是,她拿出多年的积蓄,又找亲朋好友凑了30万元,一举流转土地220亩,决心从种植烟叶上发家致富。

  • 郏县互联网医联体便民惠民 已进行远程会诊15800余例

    互联网医联体平台可以实时远程问诊、视频会诊、四方会谈,专家们在诊断的同时,还可以及时向患者交代病情、制订治疗方案,为他们提供科学、规范的诊疗服务。2017年4月,郏县与微医集团签订了“互联网+健康平顶山”合作框架协议。县中医院与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医疗机构微医集团进行合作,一期投资2000万元建立了郏县互联网医联体中心,包括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实施了线上诊疗、“互联网+签约服务”

  • 郏县供电公司驻岩郭村书记赵高毅:骑三轮车的驻村书记

    2017年9月3日,郏县脱贫攻坚百日会战正酣之时,县供电公司配网办副主任赵高毅成了郏县安良镇岩郭村——这个省级贫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 市派驻郏县孟庄村第一书记林霞:"用心"驻村"用情"帮扶

    2017年12月,任平顶山市接待办监察室主任的林霞受市委组织部统一派遣,到郏县堂街镇孟庄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半年来,她从一开始不习惯、不适应,到现在切实扎下根来,把驻村当作自己的家,扑下身子坚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像一抹靓丽的云霞,为孟庄村平添了一道巾帼风景。

  • 郏县龙山街道:开展“基层党建暨精品道路”现场观摩

    为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基层党建,打造干净宜居的生活环境,郏县龙山街道在每条背街小巷都设立了路长、段长、米长, 公示牌上墙,制定了详细的奖惩细则,采取不定时督查与月评比的督查机制,对各社区村容村貌进行综合整治,打造一条精品道路,提升辖区品味,改善居住环境。

  • 郏县渣园乡寺街村:“小杂果”变成脱贫果

    郏县渣园乡寺街村在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同时,成立广玉小杂果种植合作社,以每亩250至300元的价格租赁村民土地,仅此一项,该村有 120户460人每年可增加地租收入10余万元,与此同时,可吸纳40余名困难群众到合作社务工。2017年,该合作社被确定为渣园乡产业扶贫示范点。

  • 【百姓故事】郏县姚庄回族乡:孝子王付祥的脱贫故事

    在姚庄回族乡礼拜寺村,提起贫困户王付祥没有人不伸大拇指,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孝子,虽然家庭生活条件一般,却用一颗善良的孝心独自撑起了一个家,用自己的孝德品行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也用自己的踏实肯干坚定地走在脱贫路上。

  • 郏县:5000多名扶贫干部考场“练兵”助扶贫

    7月9日上午,拥有130多个座位的郏县堂街镇会议室里,座无虚席,鸦雀无声。会议室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堂街镇扶贫干部应知应会知识测试”的横幅,台下每个同志手握钢笔,奋笔疾书,由堂街镇党委政府和郏县纪委监察委有关人员组成的监考者在考场上来回巡视。

  • 郏县李口镇:“四抓四促”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今年以来,李口镇按照“以点带面,培育特色,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立足镇情、村情实际,紧密结合脱贫攻坚,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为着力点,以解决垃圾清运难题为突破,扎实推进环境整治、六改一增及六个文化游园的建设工作,确保了美丽乡村建设出亮点、出成效,探索出了全县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新模式”,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持续保持全县第一梯队。

今日热点

鲁山法院发布打击拒执犯罪成果 网上追逃35人落网20人 鲁山县人民法院发布打击拒执犯罪成果

精品原创

鲁山县供电公司:打造强劲电力“引擎” “照亮”脱贫之路 鲁山县供电公司打造强劲电力引擎照亮脱贫路

图片新闻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