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平顶山讯(记者李学义 通讯员 赵贝贝 焦萌)12月10日,在许南公路叶县田庄段的一处甘蔗采摘园里,几十亩甘蔗已经卖完,王广彬和妻子忙着整理土地。
这几年,因为常年种甘蔗、卖甘蔗,王广彬就给自己起了个网名——“甘蔗哥”,没想到大家就这么叫开了。
家住叶县叶邑镇收金店村的王广彬今年48岁。2011年,一直在市区做水果生意的王广彬回到家乡,他要实践一个大胆的想法——种植甘蔗。一开始种,他就听到很多怀疑的声音“咱们北方怎么能种甘蔗呢?”“种出的甘蔗能甜吗?”
王广彬没有被吓倒,他凭着多年做水果生意的人脉和经验,精心选择适合本地气候的甘蔗苗,第一年只试种了一亩。他自学甘蔗种植技术,深耕土地,科学用肥,小心翼翼地“伺候”着这一亩甘蔗地。一年后,3000多棵甘蔗长成,他也积累了一些种植经验,但让王广彬失望的是,甘蔗品质并没达到预想的效果。
他没有放弃,第二年种了2亩。他一头扎进果园,深入钻研甘蔗种植技术,品种的有效搭配、苗木的合适间距、肥料的最佳配比……在实践中一点点摸索、改进。3年后,王广彬终于掌握了在本地种植甘蔗的核心技术,种出的甘蔗不亚于广西、海南甘蔗的品质。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他也逐年扩大种植规模。
一到甘蔗成熟,夫妻俩还是一早就开着甘蔗车到城里的市场上零售,从早到晚削甘蔗皮、砍甘蔗。长年累月的辛劳,手上形成一道道深沟,看起来粗糙结实。
去年10月,夫妻俩到田庄乡英李村流转32亩土地,把甘蔗种到了大路旁。深耕、施肥、浇水……又是一番折腾,王广彬把一季的辛劳用到了这片土地上。
人勤地不懒。今年9月上旬,32亩甘蔗陆续成熟,品质上乘,口感颇佳。王广彬把甘蔗园临路的一侧拉上铁丝围墙,系上一串串小彩旗,挂上醒目的“甘蔗实验基地”牌子,在甘蔗园里卖起了甘蔗。夫妻俩在甘蔗园旁搭了个小棚子,吃住在地头儿,守着自己一年的辛劳。
“进园随意品尝,随便挑选,相中哪棵要哪棵。”王广彬诚信经营,热情厚道,凡是来园里买甘蔗的,他总要先砍上一棵,把皮削得干干净净拿给顾客吃。为了宣传自己的甘蔗,凡是来买甘蔗并发送微信朋友圈的,他都附送一棵。买音箱让人唱歌,也是他想出的一个宣传门道。王广彬说:“不管唱的好坏,只要愿意唱咱就送甘蔗,就为了聚个人气。” 如今,这万把棵甘蔗已经基本售罄,王广彬说,除掉成本收入30万元应该不成问题。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冬季农闲时间,他又种了几亩大棚草莓,现在草莓已经开始坐果。
(平顶山新闻热线:18037585596 微信:2800068)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叶县法院执行干警利用过节大好时机深夜执行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
近日,河南省叶县人民法院执结了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面对“顽强抵抗”的被执行人,执行法官果断采取强制措施,将孙某依法拘传至法院,在听到即将被司法拘留时,孙某立即联系家人将执行款送至法院。
1月18日,河南省叶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强制拘留了两名被执行人。
1月17日,被执行人许某拒不向法院申报财产、也不履行法院生效文书所确定的义务,被司法拘留15日。
说起强制执行,大家都知道要有执行依据——生效判决书。其实,想要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除了打官司还有其它途径——强制执行公证。河南省叶县法院就根据公证债权文书强制执行了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
说起强制执行,大家都知道要有执行依据——生效判决书。其实,想要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除了打官司还有其它途径——强制执行公证。河南省叶县法院就根据公证债权文书强制执行了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
1月14日下午,在叶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的努力下,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成功执结完毕,双方当事人在执行局内达成还款协议,握手言和!
1月10日,叶县法院成功执结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被执行人谢某将全部执行款一次性履行完毕。
近日,河南省叶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不远千里奔赴浙江省昆山市,强制执行了一辆奔驰车,在承办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当事人达成共识:被执行人赵某将奔驰车以20万元的价格抵偿给申请人万某,申请人对法院果断有效的执行力大表赞扬。
1月8日,叶县人民法院执行局3名执行干警早早出发,驱车前往被执行人所在地,成功将其拘传至法院,并作出司法拘留15日的强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