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平顶山讯(记者 李学义 通讯员 张凯辉 赵洁宁)第一次见到老党员周义娃同志,他正拿着大扫把义务打扫临近自己住处的街道,这条街道常年被他“承包”打扫,83岁的他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干起活来,比我们这些小年轻都要麻利。
“我现在年龄大了,能做的很有限,但是我还愿意做一颗小螺丝钉,继续为共产主义事业这个大机器发挥自己的小作用。”说着,周义娃的眉眼里都是自豪。
据悉,周义娃同志是白庙乡赵庄村人,1931年生,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就参加工作,在新中国解放之初期,赵庄村周围的七个自然村(谒王庄、赵庄、小李庄、大郭庄、小郭庄、大杨庄、仙庄)组成了公社,周义娃同志在公社里担任过治安员、民兵营长、武装部长、区部通讯员,而后又担任生产队长,将毕生的青春和热血都贡献给了党和国家。
1970年,周义娃同志担任生产队队长,一干就是12年,为解决村里用水问题,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号召大家发扬红旗渠精神,带领全村劳动力打机井,在技术物资都落后的情况下,全靠人力挖,这一打就是三年,周义娃也带领施工队在工地上立了三年的伙,机井的开挖,解决了十里八村靠天吃饭用水难的问题。
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世纪70年代,周义娃组织大家建起了赵庄村制砖厂,依靠砖场的所得收入为村里购置了一台拖拉机、搞起了戏班子,成了许多公社羡慕的对象。
“那时候生产队发粮食,义娃哥老是紧着我们这些家里孩子多劳动力少的家庭,其实他自己家里也五个孩子,最后不够分的时候,他自己少个三五十斤粮食,他都说,自己是共产党员,不能去计较这些,勒紧裤腰带就能过去。”说起往事,今年70多岁的村民赵校飞不免眼角湿润。
“我家有5个孩子,我的二女儿早年夭折了,当时他是生产队队长,天天忙着打井、弄砖场,队里大小事他都操心,就是顾不上家,别说照顾生病的孩子,为了照顾家庭,我放弃了当老师的机会,我也跟他吵过闹过,甚至还动过手,不过后来都想开了,总要有人站出来做牺牲,他是党员又是队长,我应该全力支持他。”说起早夭的女儿,周义娃的老伴不禁又抹起了眼泪。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周义娃同志依然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在村里事务中发挥余热,宣讲十九大精神、向群众讲解新农保政策、配合乡里干部到涉及“双违”整治的农户家做工作,群众们信他敬他,许多棘手的纠纷他都愿意出面去协调。
自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周义娃同志又当起了村里的义务工,建造游园、义务劳动日、植树、修建下水道都能看到他的身影,2019年,赵庄村党支部为他颁发了荣誉证书,以表彰他在村里各项中心工作中的贡献。
说起他的奉献精神和初心,一向健谈的周义娃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了,他说,“我不觉得自己算得上在奉献,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候就宣誓,要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人家烈士把自己的命都奉献出来了,我做这些能算得上啥,趁现在身体还可以,能为集体做点事是一个老党员的本分,咱不能有愧于胸前的党徽。”
(映象网平顶山新闻热线:180 3758 5596 传稿邮箱: lxy3880@163.com 映象网“大象帮办”电话:180 0371 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