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李学义 通讯员 王世超 郭旭昭)5月20日,在宝丰县商酒务镇东北部的韩庄村沛垚冬桃种植基地里,几十个村民正在忙碌着为幼桃套袋“穿衣”,只见村民们一只手拖住袋底,另一只手将袋子撑开,把幼果置于袋中悬空,果母枝对准袋口中缝,一扎一扭就将果袋绑在果枝上,一系列操作一气呵成。
“套袋前要先在果袋口喷点水,使果袋口柔软,便于使用。套袋的时候是先上后下,先里后外,套袋要规范操作,不能图快,防止套袋中幼桃被蹭伤而萎焉、早落。”韩庄村村民牛瑞英一边为幼桃“穿衣”,一边讲解套袋的操作要领,“我家就在附近,在这里干活,一方面能挣点钱,另一方面也能学点技术,我已经在这里干几天了,每天都有100多元的收入。”
“在每年桃树修剪、施肥、套袋、除草的时候,我们都会找附近几个村的村民们来帮忙,目前,我们基地有200亩富硒冬桃和50亩的外国香梨,明年准备再扩大种植规模。”沛垚冬桃种植基地负责人赵锋印信心满怀的向我们介绍,这里的冬桃个大,核小肉嫩,汁多味浓,甘甜清脆,营养价值高,再加上富硒冬桃维生素C含量特别高,又含有硒、钙、铁、磷、等矿物质。
富硒冬桃只是商酒务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挖掘各村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以绿色生态发展引领乡村振兴,通过种植大户引领示范,吸引其他农户参与种植,共享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并积极吸引乡土人才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借助乡土人才的资金及技术带动产业发展。先后涌现出“秋月梨”“富硒桃”“张庄姜”“迷迭香”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
(映象网平顶山新闻热线:180 3758 5596 投稿邮箱: lxy3880@163.com 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
今年40岁的胡百胜,是开封市示范区杏花营农场胡寨村村民。2002年学校毕业后,便南下开始打工生活,直到2010年,随着“创业潮”的兴起,胡百胜回到家乡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先后创立硕之果果蔬种植农民合作社,去年,硕之果果蔬种植农民合作社又与该区马寨社区进行产业带动帮扶,带领周边村民一起致富。胡百胜先后被河南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评为“优秀乡村振兴人物”,开封市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之星”,胡百胜创立的硕之果果蔬种植农民合作社被评为河南省农民返乡创业示范项目。
近年来,开封市祥符区万隆乡充分发挥成熟合作社的作用,通过打造“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村级经济运行新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脱贫。
5月26日,在位于开封市祥符区范村乡杨岗村的开封春耕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林下赤松茸生产基地,赤松茸在当地实验种植成功,目前已进入集中采摘上市期。放眼望去,基地种植人员正在忙着采摘、装筐,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西瓜苗、苦瓜苗、豆角苗一样10棵,拿好了老乡。”5月7日,杞县葛岗镇十里岗村菜苗培育种植户马大建轻拿轻放的将菜苗装入塑料袋里,递到前来购苗的农户手里,并反复叮嘱种植的时候尽量不要动根,水不要浇过量,防止苗子发黄,影响生长。
“我虽然富了,但是我想让更多的人也富起来,让更多的贫困户能够找到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近日,通许县厉庄乡致富带头人户三丽告诉记者。
近日,记者来到开封通许县厉庄乡靳岗村贫困户马新祯的鹅棚中,他充满感激的说着,“你们看,这些小鹅既有我的,也有我帮其他贫困户代养的,这是大家奔小康的希望。
最美人间四月天,走进通许县玉皇庙镇产业设施大棚,劳作的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一座座大棚里皆是辣椒、金桔、蜜瓜、蘑菇、西瓜等产业映入眼帘。
“政府补贴我们贫困户养殖肉兔,我们都很高兴。我每天都去田地割草,希望把它们养的又肥又壮,出笼时才能卖个好价钱,我们就能早一天脱贫奔小康。”近日,通许县邸阁乡张斗庄村贫困户张世忠忙着给兔子投喂青草和饲料,聊起今年的脱贫打算时,他高兴地对驻村第一书记金威说着自己的期望。
近年来,通许县长智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着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把这项工作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把“农村致富带头人”不断培养成为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中坚力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开封通许县朱砂镇朱村贫困户赵峰立、张艳玲夫妇,不仅实现了自己脱贫致富,还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贫困群众增加收入、脱贫摘帽,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