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图 > 正文

窑火斑斓 郏县黄道窑重现千年唐钧神韵

2020-08-28 09:45:29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讯(记者 李学义 通讯员 郭旭峰) 郏县位于中原腹地,在漫长的岁月里,文化之花盛开,郏县境内遍布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存,曾出土大量红陶、灰陶、薄壳陶等古陶瓷及残片标本,发现古窑址多处,集中分布在县城西北12公里处的黄道乡。

黄道窑陶瓷烧制技艺 传承人史江伟在黄道窑遗址收集标本

在这些古窑址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黄道唐钧窑遗址,曾有“四十五里黄道街”“九里十八 窑”之称。黄道窑面积2.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40米,该窑址是一处唐至元代的古瓷窑址。1962年和1985年,中国古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先铭等两次来到该窑址调查,发现的品种有碗、碟、盆、缸、罐等,釉色有白、黑、黄、青、月白、天蓝、紫红等,施釉较厚,造型别致,精美绝伦,引起一行人的驻足赞叹。

黄道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史江伟在学习、研究 

 这些散落在郏县一隅的陶瓷宝藏,吸引越来越多陶瓷专家的关注。古陶瓷专家赵青云在其著作《窑变艺术之冠——中国钧瓷》中这样论述:“郏县黄道窑,除烧制白釉、黄 釉、黑釉瓷器物,也有黑釉蓝斑或白釉上施青蓝斑彩,利用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的釉料,成功地掌握了两色釉技术,形成了此窑产品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唐代的代表作品。”

茶叶末釉扁壶

 黄道窑孕育过中国唐钧,成为中国唐钧的源头,有着丰富的审美体验,推动了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由单色向多色釉的发展,绝妙无穷的唐花瓷瓷器是中国的名片。

唐代黄道窑瓷-鼓腹细颈壶

唐代具有独特风格的自然窑变黑底彩斑、白底蓝斑、黄底红斑瓷器在此地问世,因为喜欢,遂以“钧天台”命 名曰“钧瓷”,俗称“唐钧”。 在黄道窑烧制的品类中,唐钧是黄道窑的代表性产品,谓“唐花瓷”,早已声名海内外。唐钧的特征以黑釉上泼斑爆斑为代表,以黑白为主色调,其间黑中泛蓝,蓝中隐白,蓝白相间,且釉体斑纹随着烧成温度高低有流动感,显针尖状、丝缕状、流星状、雨点状等,变幻莫测,这与宋代钧瓷红紫相间的窑变斑彩十分相似,其根本工艺技法与宋代钧窑是一脉相承。因此有“唐钧为根,宋均为叶”之说,为后来宋钧的辉煌并成为宋代五大名瓷,提供了诸多启示和借鉴。

传统的黄道窑陶瓷艺人在黑色底釉上点涂白、绿、褐等诸色斑块,高温下釉料流动、渗化、融合,产生神奇的艺术效果,其“窑变”技艺变幻莫测。

白釉闪青釉双系罐

唐钧的灵动之光用于烧制黄道窑产品的原料以当地脊性、塑性、熔剂原料为主,经粉碎、除铁、陈 腐、脱水、练泥、拉坯、印坯、注浆、修坯、阴干、素烧、施釉、烧成、出窑、验装等70道工序而成。原料加工精细、拉坯造型规整、施釉均匀、釉烧还原焰温度在1200℃以上是其核心技术,釉色斑斓,品种众多,器型构思巧妙,造型端庄、大气,继承了传统黄道窑陶瓷和中国陶瓷的文化精髓,日益获得世人的青睐。

唐代黄道窑瓷-双系带流罐

起初的陶瓷艺人以黑、白、黄、蓝做底釉,器物表面点、涂、泼出白、黄、蓝,相互 交融,如人生贴于其表,釉面烧成出乳白、月白、黄色、天蓝釉斑,意趣驰骋,弥漫着浪漫主义思潮。

唐钧是黄道窑陶瓷烧制技艺的重要呈现,基于黄道窑在中国窑口中的重要地位,郏县政府非常重视该技艺的传承工作,不断加大开发保护力度,成立了“郏县唐钧产业发展领 导小组”,并出台了《关于扶持唐钧产业的优惠政策》,为唐钧产业的恢复与发展奠定良 好的基础,使唐钧这一失传千年的民族传统艺术重新焕发了青春。

2014年12月15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郏县“中国唐钧基地”荣誉称号。2017年,黄道窑陶瓷烧制技艺列入平顶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继续传承它的荣耀,散发出迷人、不朽的光辉。 一把泥土,一尊素胎,一丛烧柴,凝结的是古中原的艺术气息,是郏县的文化精脉, 是厚重的黄道窑惊世袭人的千年一叹。

(映象网平顶山新闻热线:15537182886,投稿邮箱:lxy3880@163.com。 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

 

 

文章关键词:郏县,黄道窑 责编:

相关阅读 换一换

今日热点

平顶山市各级消协受理诉求9.14万件 挽回损失2538万 平顶山市各级消协受理诉求9.14万件 挽回损失2538万

精品原创

平顶山市“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启动 平顶山市“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启动

读图时代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